以下是Claind氢气发生器日常操作中流量控制与压力调节的5大关键技巧,结合设备特性和实验室安全要求总结而成:
1. 动态流量匹配:精准适配用气设备需求
按需调整输出:Claind氢气发生器需根据下游设备(如GC-MS的FID检测器需300ml/min)实时调节流量,避免因流量过大导致电解池过载或过小引发压力波动。
流量校准方法:通过设备面板的流量控制旋钮调节,逆时针增加流量,顺时针减少流量,调节后需等待30秒使系统稳定。
异常处理:若流量显示与用气设备实际用量偏差>10%,需停机检查气路连接是否漏气或更换堵塞的过滤器。
2. 压力稳定控制:维持0.4MPa恒压输出
压力调节策略:Claind设备内置压力传感器,通过调节压力控制阀(逆时针增压,顺时针减压)将压力稳定在0.4MPa,误差范围±0.02MPa。
安全阀设置:设备额定压力为0.5MPa,安全阀开启压力应设置为0.45MPa,定期检查安全阀密封性(每月1次)。
压力异常排查:若压力无法达到设定值,需检查干燥管是否堵塞、电解池是否缺液或压力传感器是否故障。
3. 电解液液位管理:保障电解效率与安全性
液位范围控制:电解液液位需保持在溶液瓶的10%-50%之间,低于10%需补充纯净水,高于50%可能导致液体倒灌。
液位监测方法:通过溶液瓶的透明刻度线观察液位,每班次记录1次液位数据。
液位异常处理:若液位持续下降,需检查电解池是否存在泄漏(如密封圈老化或管路破损)。
4. 干燥剂再生管理:维持氢气纯度
干燥剂更换标准:干燥管中变色硅胶有50%变色时需再生(120℃烘烤12小时)或直接更换为3-5mm粒径的变色硅胶。
再生周期建议:根据实验室湿度,干燥剂每3-6个月需再生或更换1次,高湿度环境下需缩短周期。
再生后验证:再生后的干燥剂需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装回,并通过露点仪检测氢气露点(应≤-60℃)。
5. 操作禁忌与安全规范
禁止空载运行:设备压力<0.1MPa时需立即停机,防止电解池过热损坏(Claind电解池最高耐受温度为80℃)。
避免频繁启停:两次启动间隔需≥10分钟,减少电源模块和电解池的损耗。
环境要求:设备需放置在通风良好、温度0℃-40℃、湿度≤85%的环境中,远离热源和震动源。
应急处理:若发生氢气泄漏,需立即关闭电源和气源,疏散人员并通风,使用氢气检测仪排查泄漏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