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关于实验室制氮机的工作准备与流程的详细说明:
1.工作准备阶段
环境适配性检查:将设备安置于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,远离热源、阳光直射区域及潮湿环境,确保周围无腐蚀性气体或粉尘堆积。理想状态下,工作环境温度应控制在5℃–40℃范围内,湿度不超过85%,以保证分子筛吸附剂的最佳活性和系统稳定性。
电源与气源确认:接入符合设备功率需求的稳定交流电源,并安装独立空气开关作为过载保护。若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原料气源,需提前启动空压机并调整输出压力至规定范围,同时验证管路系统的密封性,防止漏气影响产氮效率。
耗材安装与预处理:打开机箱后依次装入碳分子筛填充柱或其他类型吸附塔组件,注意密封圈的正确位置以避免气体短路。对于新启用的分子筛床层,建议进行活化再生操作——通过高温烘烤去除残留水分和杂质,随后用干燥氮气吹扫冷却至常温待用。此外,需定期更换过滤器滤芯以确保进气洁净度。
参数初始化设置:依据实验需求设定目标氮气纯度、流量值及出口压力上限。现代智能型设备支持触摸屏或电脑端编程输入,可存储多组常用工艺配方供快速调用。初次运行时建议从低浓度起步,逐步优化至所需指标。
2.实验室制氮机标准操作流程
系统自检与预热:通电开机后首先执行全功能自诊断程序,包括电磁阀动作测试、传感器校准校验等环节。随后进入自动升温模式,使吸附塔逐渐达到最佳工作温度(约60–80℃),此过程一般持续30分钟左右,直至指示灯显示“就绪”状态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。
原料空气引入与分离:缓慢开启进气阀门,让环境空气经前置过滤器进入制氮主机。在吸附塔内,氧气、二氧化碳等杂散组分被分子筛优先吸附滞留,而高纯度氮气则穿过床层汇集到集气罐中。期间监控面板实时显示各关键点的压力曲线和纯度趋势图,便于及时调整工况参数。
产品气收集与调配:当缓冲罐内压力升至设定阈值时,自动切换阀将合格氮气导入储气瓶或直接供给用气点。若需混合其他气体比例,可通过配比阀精确调节各路流量实现定制化输出。持续生产过程中应定时排放残液分离器内的冷凝水,防止积水倒灌损坏内部元件。
停机维护程序:实验结束后先关闭进料阀停止供气,保持惰性气体氛围下自然降温降压。待系统全泄压后切断主电源,记录本次运行的数据日志并清理外置过滤器。长期不用时应排空所有管路存水,并用防尘罩覆盖设备以防结露受潮。
3.实验室制氮机注意事项与安全规范
防误操作机制:严禁带压拆卸部件,必须在彻*卸压后方可进行检修作业。紧急停机按钮应置于显眼位置且功能可靠,遇到异常情况立即按下以切断动力源。
个人防护装备:操作人员佩戴护目镜、手套等劳保用品,避免低温冷灼伤或高压气体冲击伤害。搬运重型气瓶时使用专用推车工具,防止倾倒砸伤事故。
定期维护保养:建立日常点检制度,重点检查分子筛使用寿命、阀门密封性能及仪表准确性。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保养,清洗换热器表面灰尘并润滑运动部件。